我用 PARA 方法来记录笔记
注:本文纯手工打造,非 AI 生成。 修订记录 20250213 初次发布 我用过的笔记软件 我是一个工具控,也有一点强迫症。 1、印象笔记& Evernote 最早,我使用过的笔记软件是印象笔记,后面得知印象笔记和 Evernote 在审查力度上存在差异后,将印象笔记整体做了迁移,迁移到了 Evernote 。Evernote 的剪藏的功能非常好用,用它存了很多的网页内容,但是存下的内容很多也不了了之。 2、OneNote 后来,因为拥有了正版 Microsoft Office 套件,里面也包含了 OneNote,所以也尝试了 OneNote。OneNote 的内容排版很强(也非常复杂)。因为太过于复杂,且云同步很差,后面也就放弃了。 3、Bear APP 随后,因为自己慢慢成为了 Apple 的忠实用户。电脑、手机、平板都是 Apple 的。无意间看到了 Bear 这个软件,发现这个软件很不错,比较轻量,同步使用的也是 iCloud,同步很快也很稳定,所以就用起来了。它通过 iCloud 同步,速度快且稳定,但用久了产生一种微妙感受:界面过于简洁导致功能欠缺层次感,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体验让我从喜爱逐渐转向放弃。 4、Craft 放弃 Bear 的直接契机是 Craft 的出现。这款荣获 App Store 年度设计奖的软件,凭借高频版本迭代吸引了我(这点 Bear 难以企及)。不过迭代快也有弊端:大版本更新常伴随交互逻辑剧变,用户需要反复适应。后来担心海外软件的同步问题,尝试 Craft + iCloud 方案时,多设备同步竟多次导致笔记莫名丢失——重要笔记丢失只有0次和1次的区别,最终不得不放弃。 不过,不得不说,Craft 在美上是下了功夫的。这也是当时它打动我的地方。 5、备忘录 互联网从业者还有很多人应该还尝试过 Notion ,或者类 Notion 的中国软件 wolai 。也有一些极客会使用 Roam Research ,logseq 、obsidian 等这些笔记软件。这些我都注册过或者自己搭建过,但是最后都放弃了。 最后我选择了备忘录,主要原因有如下: Apple 生态自带,不需要单独安装、注册。开箱即用。 不用担心容量的问题。因为跟 iCloud 挂钩,我的 iCloud 是 2TB 套餐。 暂时不用担心是否倒闭的问题。 不用担心跨设备同步的问题。手机、平板、电脑随时记,随时同步,随时看。 因为功能的缺失,反而让我自己使用负担降低。(这个偏主观)比如因为没有那么多排版的格式,我就是纯文字记录。 我有跟我妻子分享笔记的需求,我们都是 Apple 用户,所以方便。 其实,备忘录也有一些缺点的。比如,排版就没 Craft 优雅,也没有 Roam Research 的双向链接,笔记整理能力和上面提到的笔记软件也没法比。但是,上面的备忘录的优点足够打动我了。正如网络上流传的一句笑话:愿你 笔记软件 阅尽,归来仍是 备忘录 。也有一张流传的图,从备忘录开始,到备忘录结束,中间历经一系列笔记软件。...